(How Chinese Is My Chineseness?) 

陳慶恩博士(香港大學音樂系副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作曲博士)

    陳博士認為小提琴跟胡琴可以相互模仿,就像西洋樂器只要演奏中國音階就說是中樂,中國樂器只要學西洋樂器弄個大中小size就可以組個交響樂團,演奏西方的和聲,殊不知應該要了解中國樂器重要的特色音色(timbre)及詮釋方法(articulation),陳博士自己亦為二胡演奏家,他知道必須要展現中國樂器的特色,才是自己獨有的創作,當然也因為常常受邀創作,所以在他的作品當中的配器常常是中西合併。

   例如作品鏡花水月是鋼琴與中樂團的搭配,樂曲的題目並非意象性的標題﹐而是取其不可捉摸﹑變幻無常之意,分為四個樂章: 1.鏡中緣 2.花三疊 3.流水板 4.古月引,建構於兩組回文式的固定節奏型,前後互為鏡像倒影﹔是一個簡單旋律的加花飾﹔將家喻戶曉的西皮流水板(選自《鎖麟囊》)重新剪裁,並與其他不相關的素材拼貼成超現實的音響織體﹔則是作曲家用彭修文風格編配的《關山月》和由鋼琴、打擊樂重現第一樂章的鼓樂素材這兩種完全不同的音樂同時進行。在這首樂曲裏,作曲家將鋼琴處理成中國樂器群的延伸,並用很多非常規的演奏技巧來更加豐富音色。

   現代藝術,和傳統藝術之間,其中一種最大的差別,在於表現的方式。古典詩詞有格律,要依平仄,分五言七言;而傳統繪畫講求像真,要依透視、比例,色調對比等的運用;而音樂則講求和聲、旋律等。但在現代藝術裡,一切都有了顛覆的可能,一切都可以賦予新的意義。例如新詩,不再受制於平仄四聲,不再受制於五言七言,繪畫也未盡一定要依據比例、透視,音樂也不定再要著重和聲,旋律,而有一種新的意義,著重的往往是印象多於旋律本身,尤其是當可以隨心所欲的拿捏音色時,創作的方式更是天馬行空,陳博士在創作《月謎》之後,又在創作了《月靈》(2008),是兩把胡琴與西樂團的搭配,分為五段:未見娥媚月、清空狼月下我聞月打鼾朔月忽暗斜月霽何皎皎第一段先以胡琴引出幻想曲的旋律,兩支小號吹出蒼涼音色,第二段中,弦樂充當彈撥樂的角色,胡琴簡單的音型穿插其中,樂團的「點」與胡琴的「線」交疊在一起,對比便生出一種藝術的空間了,同時又不會讓人無法分辨何者是提琴何者是胡琴,第三段敲擊聲部有用弓來拉奏鋼片琴、鈸等樂器,可以營造一種詭秘的氣氛;「朔月忽暗斜」一段裡為整個樂團參與其中,「月霽何皎皎」一段則是兩支胡琴的卡農式旋律。

   樂中能有多中樂,二胡家黃安源在與樂團搭配後表示:在營造意境和氣氛方面,我覺得與管弦樂團合作得很好,反而中樂便做不到這種效果,也因此中西樂的合併,讓作曲家得到更好的發揮,但是要切記的是不要互相模仿,如此一定會了無心意,也不是會讓世人認同的好作品。

http://cmusic.idv.tw/suona/forum/topic.asp?TOPIC_ID=4703

http://hystericireul.xanga.com/651860779/24478122982637638728122993552736215/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425/4/3rot.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nise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