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Turrell網頁

 

人類不完美的光學系統加上非無限解析度的感光系統,卻造就了人類自認為無限美麗的世界。

人類的光學系統不能完美是因為人類感光細胞不是無限多,如果光學系統太完美,人會看到很多類鬼影的東西,就像類比信號要轉成數位之前,常需要有一個anti-aliasing filter,限制輸入的頻寬,否則若ADC sampling rate不夠,就會有aliasing出現的道理相同,人類的光學系統(角膜+水晶體)default具有anti-aliasing功能。

我一直認為我們聽到的聲音跟看到的影像都是類比的信號,但好像某種程度上不是,不過有什麼關係呢?人也只不過能聽到約20-20,000Hz的聲音,何必那麼計較看到多少呢?

以上關於視覺資訊是我們視覺心理學老師所提供,如有錯誤,敬請指教。 (sampling theory)

但無論如何,能看到,就是一個奇蹟,沒有人要你隨時瞪大眼睛看東看西,可是,當你就是看到了,你卻總視之為理所當然,這樣可能就比較不好了,因為人生就在這些一個又一個理所當然的感覺中,慢慢流逝了。

去年看到Turrell的作品,老實說,我也就當作是理所當然,但是今年再看到,somehow,我覺得不一樣了。

在這個空氣汙染與光害如此嚴重的都市中,白天天空灰暗,夜晚抬頭看不到星星,好像都已經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可惜,我這幾年學的,就是不要再有理所當然這種感覺了。

所以能夠好好的看著天,看著那原本它應該有的顏色跟星星,那是多麼珍貴的感覺呢?

在一個戶外,走進一個沒有完全封閉的空間中,欣賞著天空之光影色彩,你在戶外,你看著天空,你同時像在室內,看著你的內心,此時此刻,你的視線不是水平的,你的空間也不是水平的,從你的內心一直垂直上升到天,下降到你踩著的地,雖然只是一小方視野,但你也會覺得心中無限遼闊。

現在我嚐試在做任何事實,稍微關照一下我的感覺,無論是什麼感覺,我會想一下,值不值得讓它一閃即過,值不值得讓它一直卡住,我發現很多我以前總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出現了新的意義,雖說是為了學位而唸書,但是我最近問老師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說唸書是為了找自己,會不會很荒謬,老師說,如果你真的找到了自己,發現了什麼,那麼把研究自己的經驗書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這是個可能的solution(不是讀博士喔!),不是更有意義嗎?

我發現最近跟老師meeting,我的眼框都會泛淚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nise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