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INE-ANTONI   

Janine Antoni 她的女兒現在應該十歲左右了,會注意這件事是因為我真的不覺得她五十歲了。

她的照片作品 跟媽媽、跟家、跟女兒的關係,她跟媽媽感覺很好,但當她女兒六歲的時候,她好像還有些在摸索母女關係,唉!感覺像現在的我呢!

裡面提到手捧著薦骨,兩個身體不太可能結合的部份,透過藝術家的手,讓他們觸碰在一起,

Milagro means "miracle" in Spanish.

在如果你身體任何一個部分不舒服,你可以買一個代表那個部位的milagro拿去教堂,教堂會幫你吊在屋頂,然後祈求可以被治癒。

看著這樣的作品,讓我想到一種頭薦骨平衡療法,我自己曾體驗過一次,那的確那是一種很舒適的感受,治療師的手真的就會放在你的薦骨下,雖然沒有辦法完全捧住,但卻會讓人確切地感受到那種安穩的感覺,讓我不禁在想,吊在教堂屋頂的milagros是不是也有一隻神之手會去一一捧起,讓所有的不舒服能夠這樣就被帶走呢?Janine Antoni應該不知道頭薦骨平衡療法這件事,但她卻知道每一個milagro都有一個故事,一個腳的milagro可以代表任何人的腳,當你買下它,它就可以代表你的腳了,很純潔、無雜念。

把一隻手跟一個薦骨放在一起,雖然是一種嫁接(graft)的感覺,但透過她的撫摸,透過她細細的研磨,這兩個部位,看似慢慢的融合在一起,手不是骨頭,雖是模型,但帶了肉,捧著獨特的薦骨,像是握手的姿勢,我在想,不知道到底是誰被誰療癒了呢?

一般而言,植物的嫁接,大部分是要得到新品種,讓果實更大、更甜,但有時候是要讓植物更健康,減少蟲害的影響,而Janine Antoni的嫁接,卻是一種新關係的開始,建立新關係前,她先做了sever的動作,就像影片一開始的那本anatomy的書一樣,把人骨拆開再重新找到關係,雖然兩腿交疊,不是一個健康的姿勢,但卻是人們認為是淑女的姿勢,當這個姿勢做久了,在下的腿慢慢感受在上腿的沈的重,好像肉跟骨要融在一起一樣了,嗯!這純屬個人經驗,還是不要為了當淑女而這樣吧!

藝術創作是要眼見為憑的(做出來),而不是只放在腦袋裡的想法,當然其他學科也一樣,要做實驗要寫paper,但是藝術常常不知不覺的,就從自己的生活事務開始,不用太不小心的被蘋果砸到,也不用突然在泡澡時起身,然後喊了一聲Eureka (聽說阿基米德在泡澡時發現怎麼測皇冠密度時,喊了一聲Eureka (I find)),不過洗澡這件事,倒真的是跟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Janine Antoni弄了一個浴缸的油脂,然後把自己放進去再拿出來,成了一個就叫做Eureka的作品,很科學,也很人性,兩個重量相同的人,就很可能因為體脂肪不同而造成體積不同喔!

antoni-j_eureka  

她的另一件作品的訪談:Janine Antoni: "Lick and Lather"

從作繩子到走繩索,找平衡:Janine Antoni: "Touch" and "Moor"

antoni1_1000-620x477  

Janine Antoni是個注重過程的人,看她講做繩子的過程,我想到最近在學書的裝禎,老師總是不斷的叮嚀,縫書的線絕對不要太長,否則會容易打結,可是說老實話,接線這件事其實不是很容易上手,結果,會發現如果縫一本書不用接線,大家其實速度都不慢,但若遇到要接線,真的會耽誤不少時間,所以,這幾個禮拜,總也不時聽到老師對不同人說,你不可能永遠不用接線,就好好的把它學會吧!

是啊!上次有人說,有摔車經驗才是真正的學會騎腳踏車,人生不可能永遠絕對不會遇到什麼事,遇到一次,就好好的把它學會,一點也不丟臉,一點也不用嫌慢,在這些經驗當中,藝術就會不知不覺的被揭露出來,雖然我不是烹飪高手,但煮東西來吃確實是我日常生活必須要做的事,我已經不想再去買水蒸微波烤箱了,因為注重過程的人永遠能好好的享受烹飪的樂趣,也才能從中發現藝術的點點滴滴。(Yoga is the same! 披腿沒辦法180度沒關係,但要好好享受呼吸的過程)

最後,是Janine Antoni的最新力作 — 跟編舞家的合作。

文章標籤
art21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nisechen 的頭像
denisechen

Denise的藝術與生活觀感

denise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