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tonome_www         

Beat (music)

 

現在的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聽過音樂,出生之後,家長也多多少少會放音樂給孩子聽,最近我在思考要如何跟孩子說拍子的問題,我在想一個是舞蹈,一個是唱歌。


很久很久以前,在森林裡住著一群人,有一天,他們獵到一隻很大的牛,在扛牛回家的路上,一個獵人唱起了:我們獵了一隻牛呀!真快樂呀!真快樂呀!第二個獵人說,我也要一起唱,可是因為他唱的比較慢,結果兩個人總是沒辦法合在一起,原來是因為兩個獵人輪流扛牛,他們邊唱邊走,沒扛牛的人走的比較快,唱的也比較快,扛牛的人走的比較慢,唱的自然也比較慢了,因為很累嘛!他們找到原因後,決定兩個人一起扛,一起唱,而且他們發現他們走一步可以唱兩個字,右腳左腳右腳左腳,兩個獵人邊唱邊走,心情大好,一下子就到了家。

大家晚餐時,一邊烤肉一邊慶祝,一個人說,來唱歌吧!可惜每個人唱和跳的速度又都不同,有人唱慢有人唱快,就是沒辦法對齊,整個慶祝會亂成一團,這時候有人說,那我們來打拍子吧!大家一起練習用手打拍子,有人提議每拍兩下換一個音,或者用腳打拍子,每踏兩步換一個音,漸漸的大家發現換音的時候,手似乎會拍的比較用力,腳也會踏的比較用力,咚答咚答.....

就這樣,大家發現了重拍跟弱拍,而且每個人都合的非常好,不管是拍手還是踏腳,這時有人說那我們來跳舞吧!大家邊跳邊唱,每個人都跟上了拍子,就像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每個人都跟上了!


其實,在高中的時候,我竟然發現還有人不會打拍子,應該說她沒有辦法分辨強弱拍,那個時候,老師要她用踏步的方式打拍子,然後跟她說右腳是強拍左腳是弱拍,慢慢的她似乎可以抓到節奏了,所以也就是說,打拍子不難,但是要知道強弱拍,或者說要分辨拍號(一個小節有幾拍),這似乎也不是非常容易,之前我學板鼓,老師打了一個非常快又複雜的節奏,問我拍號,老實說我當場也有點傻眼,真的很囧.......

拍子是音樂的維他命,要欣賞音樂,要先了解拍號,也就是強弱拍,而舞曲是節奏比較強烈的音樂,就從它開始吧!

先看看小步舞曲是怎麼跳的呢?

是一種源於法國的三拍子舞曲17世紀時由民間傳入宮廷,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很喜歡並加以提倡很快便傳遍歐洲,盛行於18世紀
 
再聽聽看Mozart有名的小步舞曲
這裡有Bach小步舞曲的譜,我會彈給小朋友聽喔!
 
 
 
小步舞曲的參考資料 http://blog.udn.com/mushiner/2251490
 
 
再來是嘉禾舞曲   Gavotte

 

120101-2012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法蘭西波爾卡舞曲

波爾卡(Polka),一種捷克民間舞蹈,起源于波希米亞的一種快速適中的二拍子舞曲這種舞蹈的舞曲也稱作波爾卡。一種二拍子的快速舞曲,舞者們常站成一個圓圈,舞步很小,半步半步地跳,因而得名。

Tritsch Tratsch Polka ♪♫ ♫

Vienna Philharmonic -Thunder and Lightning Polka  這個新年音樂會的版本也很棒喔!

 

Laendler

一種3/4拍的民俗舞蹈,在18世紀末風行於奧地利、德國南部和瑞士德語區。

一種雙人舞蹈,特色是具有輕躍和踏步。

有時舞蹈只會有樂器演奏及人聲歌唱,歌唱的特色是約德爾唱法

當此舞蹈在十九世紀風行全歐洲後,蘭德勒的動作為了更快更優雅,

男人們脫掉了農作時所穿的靴子來配合舞蹈。蘭德勒也被視為是華爾茲的前身,

一般認為華爾茲是由蘭德勒舞型演變而來的。

 

來自鄉土,走入時尚-圓舞曲與波爾卡舞曲

法國大革命1819世紀之交震撼著整個歐洲時,源於德國南部與奧國鄉間的一些三拍子民俗舞曲,諸如「蘭德勒舞」(Ländler)、「德國舞」(Deutsche)、「旋轉舞」(Dreher),逐漸被引進城市,轉變成文明社會中的「圓舞」或「華爾滋」。圓舞雖被適度地「文明化」,然而它仍然保有著源自鄉間的愉悅奔放的本質,以及剛興起時尚被視為「有傷風化」的男女相擁的舞姿。無論如何,它終能逐漸取代了屬於「舊時代」優雅高貴卻顯得矯揉造作的宮廷舞蹈「小舞步」(Menuett),而以它那平民化的格調體現了「新時代」的精神;當時可供跳舞的咖啡館、小酒館或稍後興起的大規模舞廳王公貴族或一般平民都可以自由出入,如此而消除了階級間的界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nise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