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y_dick_1

  • 這部小說充滿隱喻象徵與探求未知的勇氣,曾被好萊塢電影不斷地改編拍攝。
  • 日本漫畫ONE PIECE白鬍子海賊團所搭的船的船名為白鯨號(莫比迪克號)。
  • 世界著名咖啡制造商星巴克(Starbucks)的名字就出自《白鲸记》中大副Starbucks的名字。
  • 魔獸世界在瓦許伊爾區域有一隻稀有精英的鯨魚叫做莫比斯(Mobus)

File:Moby Dick p510 illustration.jpg

Moby-Dick

 《白鯨記》導讀—人性海洋 (此篇導讀寫得不錯,所以引用了全文)

 

《白鯨記》的催生者

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llville)一八一九年出生,一八九一年逝世,是十九世紀的當代作家。年輕時的梅爾維爾由於家境不好,曾經做過農夫、職員、教師、水手、海軍等職務,後來才決定以小說家為終身志業。梅爾維爾所撰寫的小說作品相當多,但是除了二十七歲那年讓他嚐了一陣子的暢銷作家,之後的作品就難有起色,也使得梅爾維爾的經濟狀況一直處於劣境。他的著名代表作《白鯨記》(Moby Dick)在他三十二歲那年出版,問世之後的銷售狀況一直欠佳,長達三十萬字《白鯨記》幾乎成了票房毒藥,一直到梅爾維爾死後的四十年,也就是《白鯨記》在美出版後的七十年,這部長篇鉅作才讓世人再度重視。

現今《白鯨記》已經成為十九世紀第一流的小說作品,評論《白鯨記》的文章不知繁幾?《白鯨記》也改編成電影及舞台劇。英國著名評論家毛姆在其著作《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當中,便把《白鯨記》視為美國文學的代表作,在毛姆眼中,《白鯨記》的地位遠勝於愛倫玻、馬克吐溫之輩。

捕鯨專用的百科全書

《白鯨記》(Moby-Dick)共四百四十二頁,分成成八十四章,是罕見的文學鉅作,其結構相當清晰,每一個章節區分都十分明確。從一開始敘述人類為何嚮往海洋?以及船長亞哈為何從普通的水手,變成捕鯨船的船長?亞哈的心境,白鯨的陳敘等等,一章一章帶領讀者進入亞哈與巨鯨摩比‧迪克兩者之間的故事。由於《白鯨記》整部書籍對於情節交代十分清楚,相當類似於戲劇的腳本。

讀者可以在整部小說中讀到相當真實的捕鯨人故事,以及豐富的海洋生態及鯨豚知識,更能從中看出人性,十九世紀的捕鯨人如何在海中與兇猛的白鯨搏鬥?捕鯨人的性格又有了什麼樣的轉變?為何後期的捕鯨人會出現殘暴、粗野的性格?捕鯨人如何看待白鯨?以及捕鯨人心中雜亂的徬徨與執著?

整部小說的切入點甚多,有許多篇幅敘述捕鯨漁港--新柏德佛、捕鯨船、天生的水手--南塔開特人等等,這些敘述可能相當繁複,而且了無生趣,若非對相關領域有所涉獵,讀來難免乏味,但是讀者可以從中閱讀到作者梅爾維爾想把整部小說以嚴謹鉅作來處理的企圖心。

《白鯨記》的嚴謹程度也可以從許多細微之處瞧出端倪,特別是對於海洋知識及捕鯨過程的描述,梅爾維爾以報導的方式處理,讓人驚嘆其考究程度。

由於梅爾維爾曾經擔任過水手,對於捕鯨船的運作模式早有了解,再加入他撰寫小說之際,不斷尋訪捕鯨人,諦聽捕鯨人其所見所聞,才造就《白鯨記》這部百科全書的產生。

捕鯨的過程也描述的相當細微,連一把捕鯨用的茅槍都可以花上許多篇幅去描述,堪稱是捕鯨專用的百科全書。

暗藏其中的種族宣示

另外一項值得讀者去注意的是,《白鯨記》問世的十九世紀,也就是付諸出版的一八一五年,當時的美國黑人仍是奴隸,美國仍深陷種族問題當中,黑人非但不能和白人同樣上學,所從事的工作也極為卑微。反觀《白鯨記》,其捕鯨船上的工資是以工作能力而定,與膚色無關,美國麻州的捕鯨名城Anantucker也早在一八四六年讓黑人與白人可以同時入學,並受到同等待遇,是不是因為捕鯨人因為長期與海洋相處,因而有了廣闊的胸襟?但是其情操是很讓人動容的。

《白鯨記》當中也有為個性相當鮮明的角色--奎奎格,他的容貌雖然醜陋,但是他卻是個內心相當和善的漢子,他原本是可沃可島的帝王之子,為了去看看外頭的文明世界,他輾轉上了捕鯨船,並且成為了一名傑出的捕鯨手。然而奎奎格會踏上捕鯨船的動機,其實是對於文明世界的失望與灰心。

在捕鯨船多次發生的危機當中,奎奎格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他曾在大風大浪當中冒死穩定船桅,也曾在為了營救藐視他的白人水手,不顧一切跳入低溫結冰的海中。

雖然美國當時正處於種族歧視,但是一八一五年出版的《白鯨記》就已經宣告了膚色的平等。

巨鯨摩比‧迪克(Moby-Dick)

《白鯨記》中的巨鯨摩比‧迪克(Moby-Dick)在小說中被形容成兇猛的魔鬼,牠移動時彷彿一座雪山,殘暴到必須飲人類的血才能止渴。白鯨甚至無所不在,有許多人在相同的時間內,卻於不同的經緯度下看見白鯨,牠在水手們的謠傳下,被賦予狡猾、邪惡、聰慧的特質。捕鯨也因此成了亡命的行業,但是如摩比‧迪克這樣龐然大物是否真實存在?或是僅存在於十九世紀?其實巨鯨摩比‧迪克本身就是一個謎、一個奇蹟。在書中也提及,僅有少數的人曾經見過白鯨的面貌,然而關於白鯨的傳說卻無止盡地謠傳。

親訪考究的讀者

在《白鯨記》引起重視之後,有許多人提出驗證的問題,親身探訪考證的人也有之。作家謝韋侖為了找出答案,親自航行至馬克沙斯群島(Marquesas Archipelago),訪問了當地的捕鯨人,馬克沙斯群島也是梅爾維爾二十一歲當年移棄捕鯨船之處,梅爾維爾透過捕鯨人的口述,將許多海洋知識及捕鯨過程加以拼貼,完成了《白鯨記》這部文學鉅作。

當地僅存的捕鯨人甚至使用古老的船隻,手持大鐵鉤向謝韋侖展示殺鯨的技巧,以及敘述當代如何捕鯨的過程。謝韋侖也把所有的過程寫成《尋找白鯨記》一書。

後世究竟還會有多少人如謝韋侖一般,遠赴重洋去考究《白鯨記》一書?但是《白鯨記》引起的效應肯定不容小覷。

《白鯨記》中也藏有密碼?

在這裡要提及另外一件與《白鯨記》有關的趣聞。《舊約聖經》的摩西五書(或稱律法書)記載了許多上帝的哲理,然而卻有人宣稱,在《舊約聖經》中找到了上帝的預言,這些預言以等距密碼隱藏起來,發現此事的人後來寫成著作《聖經密碼》,他是卓思寧,他的主要理論是參考芮普斯、魏茨滕、羅森柏格三人合著的一篇論文,該文並刊載在美國的《統計科學》期刊上。

不過有趣的是,澳洲數學家馬凱在《白鯨記》裡有找到了相同的密碼,在《白鯨記》中可以利用等距密碼發現甘迺迪的暗殺事件預言,另外包括甘地夫人、林肯等多位名人的暗殺訊息都暗藏其中,馬凱甚至架設網站公佈此事。

這到底是統計的結果?抑或是《舊約聖經》及《白鯨記》真藏有密碼?還待有心人士去查證。

典型的自然寫作

《白鯨記》可以算是典型的自然寫作,或稱為自然(Nature Writing),在許多人的傳統觀念當中,文學作品當中有絕大多數的美學、哲學,但是少有文學作品如《白鯨記》一樣大量使用了科學知識。《白鯨記》一書包含了典故預言、聖經、歷史,也有難懂的少數方言,以及幽默的對話,更不乏文學作品中常出現的詩與及譬喻。

但是《白鯨記》使用了大量的鯨豚知識,絕非常見,若沒有對於捕鯨業及海洋生態有相當多的了解,委實無法完成這樣的長篇鉅作,換言中,透過《白鯨記》的問世,也讓自然書寫受到鼓勵,一般的田野紀錄都應該受到鼓舞。

我認為自然書寫的難度要比其他的型態的小說困難許多,而鯨類書寫難度更高,因為敘事者必須花費許多的精神去考究,作品問世之後也要接受相關領域的專家來考驗。現代的自然書寫與《白鯨記》不同之處,在於現代的自然寫作多數都是對於生態保育有所信念的環保人士為主,其次才是文學創作者。

人類與自然律之間的抗衡

《白鯨記》也是一部讓人動容的悲劇,它表達的是人類以己身力量去對抗大自然的過程。白鯨所象徵的是整個大自然的生態,而船長亞哈則是象徵著自大、無知、蠻橫的人類本身,白鯨殺人一事其實僅存於流傳,並沒有人實際遇上,亞哈為了追捕白鯨摩比‧迪克(Moby-Dick),數度向眾人宣揚信念,最後的結局不但賠上了性命,也讓船上的其他水手也跟著踏上死亡之途。

這樣的預言性質的書寫讓我感觸頗深,大自然本身就有一套定律,和平並且長久地維繫每個生態之間的關係,人類卻以為能夠倚仗著科技去改變一切,熟不知生態一旦遭受破壞就難以挽回。

小說中沒有描述此事,我以為祇要人們不要去妨礙鯨類,白鯨也許根本不具殺傷力。

在《白鯨記》最後的結局裡,明眼的讀者不難發現大自然的力量終究遠勝於人類,也許《白鯨記》要傳達的信念是,「人類的生活應該順應自然律。」若蠻橫地想改變生態結構,來行享樂之私,終究還會遭到大自然的反撲。

而《白鯨記》中也有兩個鮮明的角色站在與船長亞哈對立的位置,第一個是以實瑪利,他是捕鯨船上惟一倖存的人,他的生活頗有老莊思想,不求名;不求利,隨遇而安。或者這麼說,實瑪利完全不是聰慧、自以為是的角色,但是以實瑪利始終相信自然律。

另一個角色就是捕鯨船上的大副,他屢次苦勸船長亞哈放棄追捕白鯨,他甚至明白地告訴船長亞哈,追捕白鯨是違反自然律的事情,當然最後船長亞哈並不為所動。

這樣的情節不正預言了現今的政治生態,每當有重大的決策會危及生態平衡,都有少數的環保團體提出抗議,但是多數都是環保團體的挫敗。人們向大自然挑戰的過程,是否最後都會落到與捕鯨船相同的下場,委實值得我們深思。

七個鮮明的角色

《白鯨記》對於人性著墨相當多,我覺得讀者可以把焦點放在人性觀察上,去省思主角人物的性格,這樣的性格有何缺陷?這樣的性格又導致了什麼樣的結局?

也由於每位角色人物的性格都被極大化,於是有人便因此認定《白鯨記》為史詩。

一、亞哈

捕鯨船的船長,也是《白鯨記》中的主角,由於亞哈曾在一次捕鯨任務當中失去一條腿,從此之後憎恨曾經傷害過他的白鯨摩比‧迪克(Moby-Dick),也註定亞哈終身與摩比‧迪克搏鬥的命運。

在強烈的復仇心態驅使下,亞哈把殺死白鯨視為自己畢生的宿願,他也間接地影響了其他的船員,但是亞哈最終仍是死於白鯨之手。倘若亞哈沒有復仇的心態,其命運則可能改觀,他也有可能不至於死於非命。然而值得重視的是亞哈畢生的尊嚴,這有可能暗喻著人類極為堅強的意志。

小說中的亞哈並沒有完全被塑造成邪惡的角色,有時也會流露出良善的一面。書中就有一幕亞哈在船邊欣賞落日的場景,其孤獨無助的情緒表露無遺。

然而亞哈也是固執的,書中也曾用輪盤運轉來暗喻亞哈的命運,也說明亞哈不受道德約束的性格,以及強烈的意志。

《白鯨記》中的亞哈是整部小說的重心,他說的話經常都有詩意。

二、斯巴達克

此人為船上的大副,曾一度與船長亞哈作對,向船長提出建言。斯巴達克認為摩比‧迪克會傷害人類極有可能是出自於動物盲目的本能,而非出自於惡意。

但是斯巴達克的建言始終沒有被亞哈所採納,但是其冷靜敏銳的性格相當鮮明。

三、奎奎格

奎奎格原本是可沃可島的帝王之子,是個經驗豐富的鏢槍手,這個角色代表著捕鯨船上的純淨。奎奎格雖然來自於野人部落,為了探索文明而加入捕鯨船的行列,卻對於文明世界感到失望,他在文明世界所預見的邪惡遠比他在島上十多年光景要多。

但是奎奎格始終維持著矛盾的性格,一方面因為自己在不乾淨的文明世界待過,而不願意返回部落,另一方面卻又維持的部落裡的偶像膜拜。

四、以實瑪琍

他是捕鯨船上惟一倖存的角色,他由於嚮往捕鯨生活而加入捕鯨船,然而他的性情相當樸實,並且始終相信自然律。

在聖經裡也有以實瑪琍這號角色,為亞伯拉罕之子,亞伯拉罕因為厭惡以實瑪琍,而將他逐出家門,以實瑪琍從此過著流浪者的生活!《白鯨記》中的以實瑪琍有可能也意味著他的流浪性格。

五、斯塔克

此人是船上的二副,經常讓人有漫不經心的感覺,脾氣相當好,對於凡事似乎都不在意。他常把危險的捕鯨行動當成是一場宴會,而水手則是被邀請的貴賓。

六、木匠

這個角色並沒有被賦予過多的思想,充其量是一個手藝十分高明的木匠,但是幾乎沒有表達自己感受的機會。而他的木匠工藝幾乎是達到鬼斧神工的地步,甚至是不熟稔的事務都可以一肩扛起。

七、鐵匠

因為遭到好友的背叛,使得家道中落;妻離子散,在喪志之餘加入了捕鯨船的行列,並且把海洋當成棲身之地,期冀自己度過平凡的一生。 

人性海洋

《白鯨記》最引人入勝之處,莫過於人性方面的描述,此部小說的軸心圍繞在船長亞哈身上,由於亞哈曾被白鯨摩比‧迪克(Moby-Dick)咬去一條腿,也從此使亞哈與白鯨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亞哈終其一身的願望就是要殺了白鯨。而書中捕鯨人流浪的性格,也讓當時十九世紀的讀者,普遍認定《白鯨記》的流浪文學色彩。

自《白鯨記》第三十一章開始,才是整部小說開始講敘人性的部分,捕鯨船加入了許多水手,雖然每個水手的來歷、種族、性格、語言都不同,但全都願意跟隨船長亞哈一同出海追捕白鯨。

這幾個水手的性格其實也就是人類的縮影,代表著社會上各種類型的人。《白鯨記》最吸引我之處,大概也就是人性的描述吧!

在捕鯨船上的一群人在尚未見到白鯨之前,幾乎每人都充滿著鬥志,但是白鯨甫一出現,除了亞哈之外,每一個水手的意志也跟著動搖了。這樣的描述不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嗎?

這部罕見的文學鉅作,雖然文字數量龐大,但是結構上依舊相當嚴謹。許多詩般的描述都在文章中普遍出現,可以間接推測出梅爾維爾撰寫《白鯨記》時所耗費的心力。

我建議所有人在讀這部小說之前,可以先略過小說提及海洋知識及捕鯨專業,把焦點放在人性的描述上,再把自己的生活當中所發生的人際互動與小說中的人性做比對,一定會被書中赤裸裸的人性描述所感動。 

Moby Dick, of the Whale全文(英文版) 

Moby Dick, of the Whale全文(another option)

Moby Dick Audio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白鯨記 世界文學
    全站熱搜

    denise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