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hinatimes.com/winway/archive/2007/07/30/185328.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Astor_Piazzolla

http://www.answers.com/topic/l-histoire-du-tango-tango-cycle-for-flute-guitar


   阿斯多爾‧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 1921-1992)是當代樂迷聆聽探戈音樂的窗口,他的名字幾乎可以和探戈音樂劃上等號。皮亞佐拉在阿根廷更有「偉大的阿斯多爾」(El Gran Astor)的美譽,並不僅因為他神乎奇技的演奏技巧推廣了民俗音樂(阿根廷手風琴bandoneon),而是他以充滿創意與革命性的作品,融入爵士與古典音樂的元素,把源於酒館與風化區、傳統的、俚俗的探戈音樂帶到古典音樂的舞台上。90年代以降,大提琴家馬友友(Soul of Tango)、魔鬼小提琴手基頓克萊曼等人,先後錄製探戈音樂專輯,一般咸認是皮亞佐拉推廣的功勞。

 無師自通的他曾拿了一首自創的「鋼琴協奏曲」,供鋼琴大師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品評,魯賓斯坦雖無好評,但卻激勵皮亞佐拉正式學習作曲與鋼琴。從此他滿腦子交響曲、序曲、鋼琴協奏曲、室內樂、奏鳴曲,滿心追尋歐洲古典音樂大師的腳步,十餘年的學習之後,他在巴黎投身布蘭潔(Nadia Boulanger)門下,拿出為數眾多的作品,卻得到「沒有皮亞佐拉影子」的評價,在布蘭潔的鼓勵下,他以演奏與譜寫探戈音樂為榮,也就此奠定了獨特的風格。1956 年皮亞佐拉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組成一支八重奏樂團,採用傳統探戈的要素,並與阿根廷民間音樂、當代古典音樂、爵士樂和流行音樂技巧揉合在一起,創作出一 種既適合在音樂廳演奏,又適合在舞池表演的「新探戈(Tango Nuevo)」。從此這原本在街頭小酒館悲傷低吟的不入流曲調,全然改頭換面,竟以萬般迷人的風情席捲歐美。大師強調自己是屬於白晝與陽光的,而非如傳統的探戈是屬於黑夜的、妓院的、悲觀的,他樂於生活中的美酒、佳餚與旅遊,致力以前衛與嚴肅的古典作曲形式,表達出悲傷但不悲觀的音樂世界。

在此次研討會中探討了他晚期的一部作品探戈記事(Histoire du Tango 1988),皮亞佐拉將探戈的曲式抽象化成為了一首古典的組曲,為長笛與吉他的組合(另有其他組合的版本),探戈的伴奏音樂特徵為2/4拍,但是頓挫感非常強烈的斷奏式演奏,因此在實際演奏時,將每個四分音符化為兩個八分音符,使每一小節有四個八分音符;這首超過20分中的曲子涵蓋了20世紀探戈舞曲因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影響下的演進,從最初屬於較低階層但充滿活力的Bordel 1900,到具有憂愁感而無法跳動的Café 1930、雖可再跳起但仍有限制的Night Club 1960,最後為新面貌重新解放的Concert d'Aujourd'hui (Concert of Today),從音樂廳外走進廳內,探戈舞曲的角色從視覺的伴奏變成聽覺的主奏,從阿根廷到全世界,這首曲子是大師與探戈的一輩子情感。

        雖然我們不是阿根廷人,也沒有學過探戈舞蹈,而演奏家在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也不一定能完全表現出探戈的韻味,但是探戈那獨一無二的節奏風情絕對可以挑起世人的興趣,如果能更進一步的探究與聆聽,應該也可以漸漸體會出大師所要帶給世人的感動,而沈湎在美好的音樂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nisechen 的頭像
    denisechen

    Denise的藝術與生活觀感

    denise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